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重庆涪陵榨菜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在重庆涪陵到处可见到被当地人称之为“包包菜”、“疙瘩菜”或“青菜头”的一种绿色或紫红色叶的蔬菜植物,这就是涪陵榨菜的原材料。涪陵榨菜制作工艺独特,采用风干,盐渍,木榨,调味,装坛等工艺流程,具有脆、嫩、鲜、香的独特风味,是佐食的佳品。

 

  特点及产区

  青菜头植株喜肥、耐寒、生长期短,个重500-1000克。每年“白露”前后播种,至“寒露”后开始移栽,次年“立春”后即可收获,“惊蛰”后即抽苔开花结实。然而,正宗的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产区面积不是很大,主要在重庆市丰都县的高家镇,至重庆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生长特别好, 收获的青菜头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味优良。这一范围外地区生长的青菜头质地较差。这真有点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意味。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特产”“水土异也”。


  种植历史 
  相传,青菜头种植始于涪陵清溪场,流传日久,涪陵长江沿岸种植青菜头比比皆是。因其叶和茎均可利用,又便于加工贮藏,深受农家喜受,长江沿岸农家无不种之。   
清朝末年,青菜头被人们加工利用形成商品后,陆续发展到丰都、重庆江北、巴县、江津、忠县、万县等地,一九三五年引浙入江,至七十年代末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种植。

  早年间,涪陵长江沿岸种植有“菱角菜”、“笔架菜”、“猪脑壳菜”、“独立菜”、“无乳简庄菜”、“棒菜”等品种,当时以瘤茎的角长最好,短而次之,无瘤棒菜最差。在涪陵民间栽培习惯于先播种,后移栽,一般不直播。多种植于通河(长江)风的油沙地带。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