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百年菜馆聚春园:聚多冠盖春满壶觞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福建新闻网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闽菜”是我国八大地方菜之一,它以福州菜为代表。长期以来,由于厨师们发挥智慧才能,积累并发展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创造出不少别具地方风味的名菜,早已脍炙人口,闻名中外。
  聚春园在福州菜馆中,长期执着闽菜的牛耳,久享盛名;由于有着一百多年的经营历史,留传下来的菜肴特点和一些史话,都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一、 聚春园创业人郑春发

  郑春发(1859-1935)是福建省长乐县一个农村里的贫农子弟,父母早丧,生活困难,帮人耕种,其戚某怜之,于1876年间挈来省城,到福州东街源春馆厨店为学徒,时年18岁。他粗识文字,吃苦肯干,颇得源春馆老板叶某的欢心。学艺五年,到1880年期满出师,仍在源春馆帮同操作,此时他每月已有固定工资;不久,由友人介绍到按察司厨房当助手。他为人机灵,有心计,钻研仿制,颇能得心应手。从此多在四司道各衙门厨房工作,间或单独为人包厨。十余年间在官厨中,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出色厨师(当年称为“煮手”,俗称“企鼎司”)。
  清末官场生活奢侈,曾有一内务府部郎,系满洲旗人,外放来福建充按察使,特从北京聘来一位名厨师石某同来福建任所,主持衙内厨务。上行下效,厨师遂成为官场活动中不可缺少角色。衙署举行宴会时,石某竞以拿手好菜享客,得到嘉宾赞赏,主人满意。郑春发由于长期在各衙门内厨房行走,深得石某的喜爱和培养,因之烹调技术大进。甲午以后,官场更加腐败,侈靡成风,官绅富贾之流均以讲求口腹为乐,竞雇厨师。不久,按察司因案被总督边宝泉参劾去职,匆匆回京,厨师石某仍留在福州按署,时为1898年。新任按司周莲字子迪,湖南黔阳人,能诗、能书、善饮,以名士自赏,接任后对厨师石某亦别具青眼,留其继续在按司衙署工作。后石某年老思乡,辞职北返,此缺遂由郑春发接充。郑春发本来对于烹调上的“色、香、味、形”四大要素非常讲求,并期达到其独有特色,一旦主办衙厨,得大展其本领。所制佳肴精馔,因选料精良,加以火候周到,色调配合亦鲜艳,色味兼优,菜肴上席时扑鼻芬香,大为周莲赏座客交口赞美誉为“闽厨一手”,声名大噪。从此官场中有特殊大宴会,必向周按司商借他主持烹调,宾主无不矜誉,所得奖赏殊丰,日积月累颇有私蓄。
  同业中有人倡议,不如醵资合开一家大规模菜馆,平时既可经营门市,又无须每次雇用临时助手,以免临事周章,诚一举数得。春发为之心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迁延未能实现。
  从投资三友斋到聚春园开业:福州城内,在城墙未拆建时有座狮子楼,楼前有一家“三友斋”菜馆,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先是安民巷陈某与北郊梅柳乡人张某拟合资开设菜馆,鉴于城内菜馆业务要靠官场与公馆,因复怂恿福州府绍兴某师爷参加,利用师爷拉拢官场关系招徕生意。于是三股结合,定名为“三友斋”。果然,在某师爷的扬誉介绍和绍兴帮的支持下,声誉雀起,而绅商酬酢,非假三友斋不足以示高尚阔绰。它地点适中,陈设富丽,夜晚张灯之后,官客如云,为清同、光之间福州唯一的大菜馆。
  五口通商后,帝国主义在福州不断开设洋行,买办阶级是新兴的产物,他们又多是广东人,讲求生活享受,时常侑酒徵歌。这时南台地区日渐繁荣,投机饮食业务者,迎其所好,在南台洲边、苍霞洲一带设立茶园类型的大菜馆,广聚楼、广福楼、广升楼等。时闽淅总督许应骙是广东省人,亦多在南台酬应同乡,城内业务渐受影响。加之庚子事变后,各省商业深受打击,呈不景气现象。此时“三友斋”某师爷因年老辞职归去,名虽“三友”,实际上只剩陈、张两胫骨,生意十分冷淡,开支又大,渐感资金不足维持,摇摇欲坠。适郑春发动了开店之念,与陈、张一议即合,由郑投资入店,仍为三股。郑春发入股后,改善经营,阵容一新,营业逐渐起色。
  许应骙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缺,一时未放新任总督。是时离开福建六年的周莲,重来任布政使。当年的布政使职权很大,因福建巡抚已撤,将军只管驻闽省的旗兵,布政使为全省最高民政长官,且将军崇善庸懦,虽兼署闽浙总督职衔,实际上福建行政大权集中在周莲手中。同时按察使鹿学良久宦闽中,与周颇相融洽,均精研饮膳之道,引起趋附之流,又以饮宴作为联络,因之官场上吃风复炽,促使三友斋菜馆营业蒸蒸日上,大有非增资扩展不可之势。时郑春发由周莲为其捐纳六品衔,虽无顶戴花翎,不时亦红缨笠帽,出现街头。他对扩展菜馆营业,雄心勃勃,虽陈、张二人均不愿冒此风险,但郑春发以有周布政使及鹿按察使的支持,认为可以放胆进行。在三股协商后,陈、张二股退出,由郑出资全盘承受,并将三友斋招牌改为“聚春园”。

  二、聚春园的经营管理
  1初期的面貌和发展
  郑春发将三友斋承接之后,在光绪二十年将牌号改为“聚春园”。三字横匾为当道权贵周莲手书,苍劲雄伟,再加添金,愈显瑰丽堂皇。进门处竖立一大屏镜,有冠顶格楷书四言大楹联一对,句为:“聚多冠盖,春满壶觞”,原为民间书法家甘联灏所书,后周莲亦书这一对子,甘联灏只好让位改悬别处。代以周书用示荣宠,且以颂扬顾客。另外还有对句六字:“承办满汉全席,制造嘉湖细点。”此寥寥20字虽为广告性质,然其业务范围,非同业所能望其项背。园内到现在的鱼池处为界,外有一楼。鱼池上书“得其所哉”四字,初期系养金鱼等观赏鱼类,后改为厨房购进鲜鱼养活之用。楼下花厅铺砌六角斗底砖。为了迎合顾客特别是当时绅商的心理,各式陈设,力求做到整齐、清洁、舒适、古雅。各厅的椅桌,形式,花色和材料,皆无雷同。在大官厅里安全按衙署客厅设备;古色古香的整套红木或紫檀家具,上首设大坑床,床上能置矮几,左右设两座位,冬铺棉垫、夏天铺凉席,座右小横案设帽筒数个,专供放帽之用;因清制官帽,按品级上有顶子,后曳花翎,只能平放,不许悬挂,绅商虽无红帽,园中亦按例设置。厅中央安大圆桌,可坐12至24人,上罩红布(丧事用白布),旁置麻雀牌,以资顾客消遣。厅之右侧设有汤房,在玄坛河未筑路时,还是一泓流水,汤房跨河搭盖,内设木汤盆,从光复路聚仙泉肩挑温泉供顾客沐浴。餐具用银制,次用锡制,再次始用瓷制,厅两旁各列公座椅四,马腹椅二,每四张公座椅中,夹置一茶几,茶具有茶船之盖杯;从前茶具在应酬中作用甚大,主要送客时必双手端茶船,高举至额际。聚春园陈设均满足当时庸俗礼节要求,盖亦不得不如此。因顾客官绅之外,还有“泼赖秀才”,防其籍端滋事也。厅之四隅悬明角宫灯,中央为众星拱月之大洋灯,周围附有小洋灯,壁上则有琉璃挂灯。上席之时,全部传蜡通明,真是灯烛辉煌不亚电炬。
  郑春发对营业锐意扩展,在前进楼上辟一小吃部,专卖酒菜,适应一般顾客和广东客籍要求;既似广东茶楼,又似北京茶园,但不若北京之有设台演戏。他又重价购买店后民房二大间,南通龙湫巷,北通玄坛河沿。辛亥革命以后,共和政体建立,新贵如云,宾客之中,渐来女眷,乃将后进改为洋花厅二大间,内部陈设仿效西洋,别开生面。至于一般客厅,亦皆整洁雅致。四壁悬挂古今名人字画,间有西洋油画,座次陈列鼎彝文物,香花盆景,并棋枰古琴之类,供客玩赏,酒后亦可即席赋诗挥毫。清廷遗老沧趣楼主,曾为该园书联一对:“半夜丝桐弹霁月,一樽竹叶醉清风。”末署76叟陈宝琛书,写园亦写已,现尚悬壁上。
  2、内部组织和业务经营
  郑春发经营聚春园,不但在门面陈设各方面独出心裁,同时对于内部人事分工亦极明确,业务种类亦较齐全。
  (一)人事组织方面
  掌柜 掌柜一职等于现在企业的经理,是管理全园的内外业务,下分设:
  (1)内外帐房 内帐一人专司财务与掌管仓库,外帐二人系轮流经管门市出纳,款项每晚缴入内帐房。内帐先生之下,有助手数人,分工担任对原料、作料的核对验收及上街收帐等;外帐先生还分工督率外堂徒工(任招待的走堂即服务员)搞布置、陈设、打扫卫生等工作。
  (2)跑堂 旧俗称走堂,即现在的服务员,与全园营业有密切关系。俗语有“跑堂想客人,门闪冷落,客人想跑堂,车水马龙。”饮食行业的服务员,不但必须服务态度好,一举一动讲究礼节,还要熟悉顾客,深知人情、风俗、习惯、善于察言观色,看人配菜。聚春园对此总结有“闻、望、问、测”四字经验。“闻”即察言,“望”即观色,“问”即深入了解,“测”即看人配菜;要在简短的应对中,能得到顾客满意,才算“到家”。
       (3)厨房职工 厨房初期亦由郑春发兼管,后因业务繁琐,鞭长莫及,改由厨司邓世端兼任。聚春园厨房分工明细:
       甲、砧板司 刀工人称砧板司,所用工具为刀与砧板,是厨房里主要角色。因为砧板司对原料加工,切成片、块或其它形式,不但要整齐美观,还要精打细算,既符合成本,又符合规格重量;如遇到同时加工多桌同样菜肴,要求切叠时陈列桌上高低一律。聚春园对此极为认真,园中名厨师昆司、细五司、水妹司均此中能手。昆司有一次实地授徒切蟳片,同样斤两十三盘,不但块数相同,斤两不差,叠在盘上高低同一,以手代秤,巧夺天工;水妹司切葱烧牛肉丝,使用横刀切法,剔去牛筋,入口溶化,词人王某无齿,能食牛肉,赖此名手。锅烧羊一味必择乳羊,还要地道出自福清者,砧板司要切去二重皮,仅用第三重瘦肉,每盘要三斤重,不折不扣,此皆聚春园之特点。
  乙、企鼎司 企鼎司即煮手,工作整个过程是包括着“烹”与“调”两个方面,即加热与调和五味制成菜肴。聚春园企鼎司不同于一般菜馆,对火候研究温度高低适,适应原料所起涨缩变化,对于配味亦与众不同。聚春园对大酒席必分备各种清汤,以免汤味单一。煮手对于配件,必加精审,一品钻内无论大小,配件不用羊肉,审慎精研,方能站稳岗位。当年煮手细五司、木炎司、朋飞司、跷咀桃司等均为顾客所啧啧称道。
  丙、烧烤司 烧烤技术来自塞外游牧民族,牧民对牛羊多行炙烤;而当年满则喜爱烤豚肉。聚春园烧烤专司烧烤,传说该园早早一个烧烤名手彬司,是在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命其向福康安家老厨房学习,得到特传之秘,烧烤技术超群;但其技术不同于北方的挂炉法,采用砌地炉,平铺木炭,用两角长叉贯乳猪四肢,猪身抹油,就火上反复烤炙,此非熟练烧烤手,难臻上乘。解放后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强祖干,系彬司高足,是该园的烧烤能手,曾东渡日本,驰聘东京饮食行业,深得中外人士赞赏。
  丁、点心司 点心分汤点与干点两大类,点心司均能精制。汤点如燕丸、鸡汁燕丝、杏仁粉包羹、三鲜伊面、鸡丝面等;干点的品色更多,如葱衣油饼、蟹肪饺子、芝麻烧饼、萝卜饼、银丝卷等。点心之外,尚有面粉制品如“方圃”、“肉包子”等。该园点心名手东门三司曾被聘请到厦门献艺。
  戊、 碟仔司 碟仔在菜肴中,不占重要地位,且易于烹调,席上冷碟和拼盘之类均是。聚春园业务中还有小吃部之设置,亦属碟仔司专管。
  己、出街 出街工作,等于各单位的庶务,如采购、收账以及接洽出杠酒席等等。
  庚、网箩(老) 网箩原为上圆下方之竹器,任斯职者亦以网箩名之。从前无拖带小货车,“网箩”职工每早出街时要携带网箩出入市场采购鲜货,并了解货价,供采购原料参考。从业日久则精于成本计算。在菜馆业务上负有较大责任,必须于职工中挑选干练者充任,如金醒斋,即为聚春园“网箩”中杰出人才。
  (4)学徒 学徒学艺通常有两个工种。一部分任堂顶跑堂工作,一部分在厨房里工作,主要做杂工,如宰杀、洗刷、劈柴之类。
  (5)帮间 郑春发工心计,对于开展业务,除加强内部职之外,还结交一些帮间阶级,协助园内布置和外间介绍业务。此类人物,举要如下:
  叶老板 忘其名,为郑的老师,郑对于经营管理,多就教“识途老马”,叶亦悉心教导。
  郑兴伯 清季官场大请客,宴具讲求精美,除银质外,一般用锡制,如隔层汤碗、菜盘、酒壶、酒盏、大小品钴等,不时均须添置修理,均由郑兴伯为其设计。
  此外,美且有老板洪庆文、陈孔振亦多加赞助。
  以上诸人每日下午必来园中间扯。郑春发视为私人顾问,上宾礼之,店务计划,多经商议而定,亦聚春园之开山元老也。
  其他如衙门的红二爷和老门上之辈皆官吏侍从亲信之当差,对官场动态消息灵通,可起内探和介绍作用。郑春发精于世故,尤工应酬结纳,为了讲交道,用钱亦极慷慨。当时省会各衙门,上自督辕学政、布政两司、盐政、四司道,下至福州府、闽县、侯官县各衙中的所谓“红二爷”、“老门上”这一流人物,郑都与之友善,及时通风报信并为推荐,亦该园之得力助手。
  (二)经营业务
  聚春园业务可分为下列几个部门:
  (1)酒席 承接官场会宴,村下豪绅、巨商富贾婚丧喜庆各种大场面酒席,其中包括满汉全席、燕窝席、鱼翅席、鱼唇席以及福寿全(佛跳墙)之类。
  (2)小吃部 头进一层楼专设小吃部,只卖一般酒菜,面向小消费者。主要售卖冷碟。据该店老职工谈冷食多四碟仔,如炖蹄、白菜、醉蟹、糟  四味,或易以荤鳗,磨笋等,价极低廉,每份有仅售三分者。备有酒类,从黄酒到白酒,品种应有尽有。还兼售热菜,亦适应大众所喜爱者,如三味鸡、三味草、荤素会(类今的大杂菜)等。
  (3)一品钴 分大小两种。大品钴六元四角,小品钴六元。钴内有菜十件,顾客多购回自行加热,在园内食用者较少,亦为园中主要业务之一。当清末民初之际还有不少常客,日必购买。
  (4)出杠 聚春园出杠业务甚多,因现任官吏多不到园中饮宴,必将酒席送到官邸私人公馆,而民间亦有嫌园中嘈杂喧嚷改在私宅宴饮者。当年退老巨绅陈宝琛乡居远郊螺洲,家中宴聚亦多由聚春园备办酒席出杠。陈于数十年前因妻丧归来,传说清废帝溥仪穿月白色长衫,后垂长辫,言之历历。
       出杠按定单备办齐全,分别加工好,送到东家住处后大体只剩加热一道工序。煮手一般只派一个平日与东家接近者,带同学徒前往。席终,由煮手督率学徒收拾厨具抬回企业。至于出杠应收之款,除给付现金者外均记帐待至年终或端午、中秋节时收取。东家对出杠例给彩钱,煮手也酌分一些与学徒。
  (5)零售 聚春园虽系大菜馆,亦设有零售菜点,如方圃及燕丸、燕丝之类,取价低廉。
  (6)席票 “席票”系一种礼券,有:满汉全席礼券,鱼翅席礼券、燕窝席礼券、鱼唇席礼券四种,票面金额不同,任凭选购应用。受赠者凭券食用,如不欲一次了结,可以分割支用,在票面标明,俟全部支清时,将原票交回。官场中每届升、调、召见、卸任进京时,同寅僚属必竟相饯行,如行期忽迫,不及治觞作饯,则馈以席票,表达衷情。受券者复以此券转赚到闽之官员或亲友,因此席票不但流行本市,还出现于京津官吏交际场中。一票售出有间隔数年始来支现者。清末此项业务衰落,但席票尚未全部回笼。到民国建立以后,尚有一、二客人持票来支用者,可见当时发行盛况。
  聚春园营业最好时期,系在北洋军阀李厚基统治福建时代。福建暂时安定,市面繁荣,官场酬酢之风甚盛,大宴会必假聚春园举行。 
  民国七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我国为战胜国之一。福州与全国一样,举行庆祝,会址设在南公园。当时闽侯县长娄启铨为适应庆祝大会要求,通知聚春园在园内设立临时餐厅,以便中外人士就地饮宴。不少外国人前来参加,狂欢而泥醉者数人,由大会办事人员护送而去,菜资分文未收,然在聚春园当年业务来说,犹如沧海一粟。
  民国十三年(1924),聚春园举行开店60周年纪念(实际上郑春发接办至此只有38年,其余22年是从三友斋创业起算),压价优待,连续二星期顾客络绎不绝,搞了大批生意;而郑春发的经营至此亦告终。嗣后该园由邓世端经营12年,由金醒斋续营13年而福州解放。至1964年,该园创业已百年整,但新中国赋与它新生命,它方兴未艾正将大展鸿图。
  郑春发接办三友斋时只有职工20余人,到全盛时期发展至60余人;职工大多由聚春园学艺出师者,也培养出了好几个名厨师。
  (三)学徒从学艺到出师
  学徒学艺期间定为五年,必须坐遍“七条椅”,即必须学过七种主要工序工种,有独立烹调能力才算出师;否则虽期间届满,还要补艺。补艺期间视实习进度而定。学徒除对郑春发称师傅外,其余皆序齿以兄弟相称。学徒初步学艺,分作“堂顶”与“厨房里”两个工种:
  (1)堂顶 即上面所说的跑堂工作,经常学习应对执行的礼节,施以作风和思想教育。无文化者指定同事一人帮助学习。日常工作为整理官厅、客堂的陈设,打扫环境卫生,洗涤茶具餐具,收拾全部烟筒(即水烟袋)要擦得发亮,一切要做到纤尘不染,整洁如新。衣着要干净整齐、朴素大方,并就其中选拔出色者数人,特备较好的外衣鞋袜,于大场面时穿用。个个要训练到敏捷能干,使顾客感到愉快满意。
  (2)厨房里 在厨房里的学徒主要是打杂工作,日常挑水劈柴、洗烟囱、宰杀禽鱼、漂洗青菜和各种原料的初步加工浸发以及环境卫生等。
  学徒学过以上两工种,经甄别后,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在每“一条椅”中当助手,要坐过“七条椅”,即完全学好下列七种技术:1、碟仔;2、点心;3、烧烤;4、砧板;5、企鼎;6、出街;7、网箩。七条椅中以企鼎一种技术较繁难,它包括“烹”与“调”两方面工夫。“烹”就是加热;“调”是加上配料和五味,成为肴馔。烹调技法变化天穷,运用灵活,聚春园企鼎司课徒,对于火力的轻重,时间的长短,下料的先后,用量的多少,种种细致复杂的工序与常识,均加详细讲解;还在现场指导学徒识别火光、火焰以掌握火力高低;对于配料不但要求适当,还要在一撮一杓之间,熟练到以手代秤,以免影响成本,所以在这一部门学习时间最长。郑春发对于企鼎技法也亲自下厨教导,其所以如此重视,无非要求学徒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达到菜肴具备“形、色、味、香”四个要素。学徒通过企鼎并贯通了其它六种技术,才算艺满出师。当年聚春园所聘者都为名厨师,“强将手下无弱兵”,因之,历届学徒中人才辈出。
  学徒在学艺期间,膳食由园中供给,春节发给鞋价(可买一双布鞋的奖金),至于每次随同企鼎司出杠,东家给的彩金(人称花彩),多为企鼎司 所得,只能从中分到些微。
  学徒出师之后,即在本店工作,如欲他就,亦不加限制,倦羽复归也不加拒绝;其他同业则无此例。福州二度沦陷,金醒斋等在南平剑津公园设饮食部,福州收复后又返回本店,即其明显事例。

  三、聚春园的名牌菜

  聚春园名牌菜,传自各方,而加以丰富发展,随当年官场的人事变迁和时俗风尚,有所兴替。兹择其闻名较久者分别介绍如次:
  “四大酥”和“四大抓”两种均为肉类之菜肴,各有四味。四大酥系过油之菜,四大抓则是各加纤粉类的炒菜。此在该园初期盛行,乃满洲权贵所喜爱,郑春发师承叶老板而来,纯系满洲风味。
       “酥鲫” 酥鲫在今日看来只是一盘冷碟,然在当年聚春园,此菜曾风行至京津等地。该园以文火麻油煎,徐徐按火候依次加油(闽用花生油),再添加胡椒酱、姜、葱;味道与众不同。
  “万寿扣肉” 顾名思义此菜含有深厚的封建气味。只在每年清廷太后、皇帝、皇后万寿之日,始行制售。所谓扣肉,是在每一块蒸白肉中,划上“田”字深纹,镶以瘦肉,精工美观。民国以后北京仿膳菜馆还能制此菜,价格甚昂,当年本省制售者仅聚春园一家。
   “佛跳墙” 关于此菜的由来有一段小故事,当清代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未成立以前,各省旧制设立官银号或官钱局,隶属于布政司,是国家的金银机构,掌握全省钱粮汇兑的总枢纽。福建的官银号设在福州杨桥巷,规模宏大,建筑堂皇,达官贵人恒假该局宴会,无形中成为当时官僚之俱乐部,亦各司道常临之后。一日官钱局请客,说是内厨自办的,主要是一个大品钴,配上几味边菜,品钴中有整只的鸡鸭,成排的鱼翅刺参,坚韧的鲍鱼,其间还罗列着鱼唇、蹄爪、鸽蛋、羊肘,不特色调瑰丽缤纷,而喷泛的气味更芬香扑鼻,且火候透烂入唇欲化,大为首席布政使周莲所赞赏,叹为平生罕尝之美味。问知乃幕友钱某内眷所主办,于数日前即行筹备,每一种原料都经过更浸发加工,分批纳入酒坛密封,用文火煨煀而成。周莲有心套取其烹制技术,遂定期亦假该局请客,仍委钱家代办,并说明将遣厨司前往帮同筹备,其目的在于套取烹制技术,期得经常受用,遂命郑春发先期前往为助手,从而“取经”。春发同钱家内眷上街采购材料后,一切均按照其指示,动手宰杀、洗削、浸发、剁切进行各种加工操作,并特别注意其原料选择,用量的分配,调厚薄,烹制先后以及火候等,领会体验,尽得其法。郑春发按照“色、香、味、形”四大要素,参加已见,改进洗涤浸发剁切等工序与调味佐料的配合,采用文火煮沸后装入酒坛,最后入鲜汤,密封坛口再经文火煨煀,至鲜汤将收干时揭开封口,加入第一批配料与鸡汤,重行密封,于上席前续煨,俟开席时始抬到席前,乍一启封,浓郁香味夺坛喷出,氤氲座间,愈热则所发之香愈浓。座客称美,争问周莲此菜何名,答以还未定名。有客云:“似此浓郁丰美的气味,若传到寺院莲花座上长斋佛祖鼻里,也会跳墙而来。”在戏谑中遂被命名为“佛跳墙”,因袭相传已久。
  “棉纸包鸡” 来自顾客传授。
  “蜜饯蹄包” 闽人何某从外省取经授与聚春园。
  “腐主鱼翅” 系刘孝祚(字莲舫,福州人,任福建盐运使)所授,豆腐主必选出自谢万丰、美且有两家方为合格。
  “枣泥爪尖” 爪用甜食,乃闽省独创。陈祖光(字石舫,福建省长乐县人,陈仪主闽时任民政厅科长)精制此菜肴,以授聚春园。
  “满汉席” 满汉席为大酒席,一桌盘菜有72件,还有白米饭、糯米粥与四碟小菜,当年仅聚春园一家能制。
  “中山汤” 中山汤本一普通之菜,因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富有历史意味。邓世端在日曾谈及此事:辛亥革命之翌年(1912)四月间,孙中山先生来闽视察。一日中午都督孙道仁宴请孙中山先生于衙署,督署厨房临时备办不及,命郑春发抬一席盛馔来署,席终进饭菜,都督要加酸辣汤,出杠酒席中未作准备,郑春发见厨房里有猪血,即烹调笋丝猪血汤以进,原为临时应急,讵孙中山先生尝后大加赞赏,后乃定名曰“中山汤”。
  “方圃” 系面制包点,聚春园的方圃所用糖类,必选上等盆结糖或粗砂糖,适于病人食用,间有购去夹猪油糖吃者,远道托购亦有之。
  聚春园名厨师强祖干曾说过:“聚春园当年能不时有名牌菜应市,无非自郑春发以下,历任厨师出师之后,在实践工作中还不断钻研创制,其效果每较顾客要求有过无不及。”说明了聚春园名菜之能遐迩扬名,乃劳动人民发挥智慧不断实践创新的结晶。解放后,过去主要为达官、绅商服务的聚春园,也已面向群众,菜肴包点在大众化方面有长足的进展。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