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西藏壁画的起源的艺术特征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拉萨画派”壁画结构严谨,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是壁画、雕塑的理论、技法指导典籍)作画。线条多采用铁线和蚯蚓线描,稳重浑厚,色彩丰富,而且喜艳色,注重用金银粉勾提显要处,显得特别富丽堂皇。人物面部及袒露的肢体部分,强调结构的变化,受光部分用淡色,背光部分用深色,用湿笔将衔接处浑然一体,达到自然的效果。这显然受了近代绘画的影响。
房舍院落,几乎都是用俯视表现,山水花草,多用装饰风格描绘。
装饰图案明显地受内地影响,如把内地织锦绸缎上常见图案如“寿”字、“”字、緾枝牡丹、祥云、团云等大量运用于壁画图案当中。
拉萨画派也有所创新,如大昭寺二楼白拉觉中的密宗壁画,全用黑色铺底,以增强恐怖和神秘感,以中黄单线勾勒,线条舒展流畅,刚劲有力。佛像的头饰、胸饰、臂饰、脚饰和动物的饰物上略加红绿衬托,给人以清丽典雅的美感,把神秘与美和谐地统一起来。该寺二楼外壁的各种度母变相的画像,则全用大红色铺底,仍以中黄单线勾勒,度母身上所饰宝石用翠绿或宝蓝提点,线条挺拔秀美,清纯雅致,颇有绣像的味道。再如布达拉宫西大殿释迦牟尼佛殿的壁画,在粉白底上用朱砂勾勒,线条粗犷遒劲,无任何其他装饰色,是拉萨画派仅见的白描。
以上三种绘画形式新颖,色彩关系处理的巧妙和谐,看了那些浓艳热烈的壁画之后欣赏这些清雅简约之作,顿感耳目一新,犹如喝了几杯烈性酒之后,喝上了一杯清心爽神的果子露,倍感舒心痛快!
       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青藏、川藏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西藏与外地的交流随之增多。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壁画方面也有人尝试推陈出新,探讨一条新路子。首先举起这面大旗的是安多·强巴,他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青海安多地方,所以人们称他为安多·强巴。
      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青少年时代在家乡接触到现代绘画。当时在内地流行于民间的是年画和月份牌画,他受这种绘画的影响颇大,后来进藏专门从事壁画工作。五十年代初,他在罗布林卡新宫西壁画了一铺年画风格的现代壁画:《十四世达赖喇嘛会见西藏地方政府高层僧俗官员图卷》,受到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赏识,邀请其到布达拉宫为自己和十三世达赖喇画像,并任命为十四世达赖嘛嘛画师。1953年被十四世达赖喇嘛派送中央美院进修深造,毕业后艺术水平日臻成熟。但他的壁画风格跳跃过大,和传统壁画放在一起很不协调,所以许多老艺人并不赞成以他的风格作壁画,他们认为,壁画不能和传统完全割裂。因此,安多·强巴的学生罗桑西绕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采取了有别于老师的画法。罗桑西绕对人物的面部用现代画法,即强调主体的质感,但衣饰、建筑、山川、树木、花草背景仍采用传统画法。
      曾担任过西藏自治区美协主席的益西喜绕(已退休),曾长期在西藏日报社做过美术编辑工作,因此,接触了很多当代画家和现代绘画,受到一定的熏陶。但他没有舍弃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上出新。他画的新“唐卡”,不仅在内容上有新意,在形式上也推出了一种清爽俊逸的风格,线条婉秀,色彩柔和,加上他深厚的功底,具有极高的形式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他晚期的作品,更是臻至完美。
      仁增班久出生于壁画世家,他的先祖在五世达赖喇嘛时就从事壁画行当,其父亲曾获得最高学衔“列参巴”,仁增班久20多岁时获得“乌钦”学衔。
      五十年代初期,内地画家到西藏写生,仁增班久看了他们的画后,觉得他们的画既逼真又生动,善于思考的他便时时思索一个问题,西藏壁画也应该推陈出新,他不断摸索、实践,开创了他自己的风格。画人物时首先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人的面部,既要强调质感和立体感,但又不能画成现代画的感觉,把现代画的某些表现力融入传统之中。受光线条画的淡些细些,背光线条画的深些粗些,凡肢体袒露部分也采此画法。衣纹线条适当放粗,画的要遒劲有力,衣饰尽量用柔和协调的色彩,看上去有种舒适感。他深厚的功底,再加上他成功的创新,使他的作品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他晚期的一些创作,几乎是完美无缺的。1983年他在扎什伦布寺强巴佛殿绘制的九世班禅像,就是他新风格的代表作。我还看过他的一些“唐卡”作品,都达到了他壁画生涯的顶峰。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陆续涌现的新画派画家,就艺术范畴而言,他们已不属于拉萨画派,或其他任何流派,而是在历史发展的新雨露中冒出的新芽,尽管他们的人数还不多,他们的作品在浩瀚的西藏壁画中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潮流,展示了未来西藏壁画艺术的曙光,或许是一个发展中的里程碑。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