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甘肃特殊的历史地位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甘肃特殊的历史地位甘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省份,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20万年前的旧时器时代,就有先民在甘肃活动,省内已发现的新时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多达千余处,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7800多年以前,甘肃的古老先民就用勤劳的双手和高度的智慧,在生产斗争中创造和丰富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明的开端。玉门火烧沟遗址的发掘表明,在公元前约2000年的夏商之际,甘肃地区的先民已基本结束蛮荒时代,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期。周、秦问鼎中原,也是从甘肃起家的,史学界一直争议较多且不懈探寻的秦人发祥地因大堡子山文物的出土被证实就在甘肃境内。汉代以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置河西四郡,促进了河西走廊由游牧向农耕的转变,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使甘肃曾一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欧亚商贸往来的热土。因此,甘肃在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贸易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甘肃长期处于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处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复杂关系的敏感地区。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境内就有氐、羌、戎等少数民族;秦汉时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都在河西走廊居住和生产、生活过;东汉献帝至南梁元帝时,氐族杨氏建立了仇池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氐、羌、鲜卑等族先后在甘肃境内建立了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政权;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民族也曾在甘肃居住活动;宋代,党项族在今宁夏、河西及甘肃中部建立的西夏政权更是显赫一时。中原王朝一方面采取安抚政策,争取各少数民族归附中原,另一方面又通过军事手段征服少数民族,使其归顺,西汉时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先后出兵击退匈奴,使河西归属汉朝版图;后历代王朝都不惜重兵戍守边关,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争,甘肃则成为攻防重地。因此,遗留至今的大量文物都被注入了这些活动的特点,如反映古代军事活动的长城、烽燧、城障、关隘、直道等等,还有箭镞、刀矛等兵器以及边塞简牍、文书,这些文物在内地很少,而在甘肃却十分多见,这也是边陲省份所特有的。第二,甘肃历来是中原和西域、中亚、西亚及欧洲沟通和往来的桥梁与纽带。中西交通由来以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河西已是中原与西域交通的必经之道,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就已经知道了中国丝绸,只是后来由于匈奴占据河西才被割断。汉代在河西的行政、军事设置,保障了中西经贸往来的畅通,同时标志着被专家学者喻为“文化运河”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此后,这条绵延7000余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历时1500余年,在明代东南海运开通之前和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是一条开放之路、文化之路、经贸之路、交流之路。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地段,扼丝路咽喉,敦煌则成为这条通道上的一个国际贸易大都市,其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广州、深圳等国际商贸中心。因而甘肃遗留至今的大量文物遗存均与之有关,古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绸、绢、纱、绵以及套色印花绢、菱孔纱、起毛绵、轧纹绉等各种丝织品,出土了波斯、古罗马货币、东罗马银盘、巴斯巴文铜牌,出土了栗特文、突厥文、龟兹文、于阗文、回鹘文、藏文和梵文等写本文书,出土了高鼻深目着翻领大衣的三彩俑、牵马俑及带有鲜明匈奴文化色彩的镂孔铜牌、蛋形壳等。这些文物无不成为我这古代人民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