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2009年8月晋陕峡谷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佳芦河桥上,铁打铜铸般的山城高高耸立,窑洞、楼房层层排排地屹立在山腰、山顶,山下一条环山的河向东南流去--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的县城,在宽阔的河谷边,一座高山县城拔地而起,巍峨坚固。这就是佳县县城。佳县是陕北最穷的,有点脏。但是,各位,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在那里看一个黄昏和一个清晨,看黄昏里山西的勀虎镇、滔滔的黄河、端坐在孤孤一柱峰上的香炉寺完全暴露在柔和的阳光里。清晨,看对山升起的太阳的第一线光芒照射在香炉寺身上。这两点,我都做到了,真的很美。
  注意:看全片景色绝佳处在一片新建的城墙最低处,从一中旁边的一条小路下去,那里有个小亭子的地方。香炉寺的位置在画面中正美。南望,高大石山倚河壁立,山顶端成片的建筑中然矗立着一座古塔。塔东北的峭壁上高昂着一巨人头颅静观黄河。北向就是香炉寺的所在。西边与山城腰部连成一体探入河中,像山城向黄河里伸出的触角。东端,像斧劈刀削一般垂直断开,断处几米外,耸立着四周如削的柱型巨石石高20余米,顶平坦,建着寺庙,远望如蜡烛,再近,柱峰似积石叠加堆砌,略向内侧倾斜,和磐石般的山体相比,似乎摇摇欲坠。此石名曰:香炉峰,建在其上的寺庙也就叫香炉寺了。
  然后可以沿着城墙往高处走,最后通过城墙洞,就到香炉寺近处了。
  这个探入河中的触角,三面峭壁,边缘都垒着高及胸部的垛墙,中央的小亭已修起,南侧建有台阶下通黄河.一位身带主席像章的老者把守着寺门。有时在有时不在,若碰上,给个10元钱。
  小小的庙宇西、北、东三面分别建着龙王庙、娘娘庙、寄傲厅,每一个建筑都很小,小得不及一间房屋,庙内端坐着泥塑彩绘的各路神仙,墙壁上有多处彩绘壁画,院中两颗古柏,石坊1座碑刻记载: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穿过石坊,那直直断开的地方,由一5米长,2米宽的天桥相连,过得天桥,观音庙就建在边长不及4米的正方平台上,庙形似小亭。
  立在香炉峰顶,如临空绝际,东眺吕梁山脉,起伏连绵,宛如万马奔腾;回望佳县山城,与天际相接;俯瞰黄河,长桥卧波,浩浩汤汤。庙下基石,面河突出,站在尖角上,风吹过我的衣袖,好像小鸟在飞。也真的很美。
  香炉寺如楔状嵌入河中,香炉峰则似定河的神针,如此奇妙险绝的地方,更仰慕建寺庙的古人的勇气和智慧。
  1947年秋,毛主席转战陕北在佳县时,不顾与对面小庙连接木桥多年失修的危险,独自从这20多米高的悬桥上面走过去,他站在耸立在黄河边巨石上面的小庙里,俯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和莽莽秦晋黄土高原。他老人家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时刻,曾在这里俯瞰苍茫大地,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向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也许,他站立于此的时刻仍在思索“谁主沉浮”,虽处绝境绝地,运筹帷幄的他,还是扭转了乾坤…..
碛口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
  住宿:碛口古镇小镇北端的黄河宾馆,是前些年里(0358)4466008最大的旅馆,新建成的碛口客栈(0358)4466188更新更大。夏季一百元上下吧。后者可能稍贵些。
  碛,按当地人的说法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黄河水在这浅滩上翻腾咆哮着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喷般的浪花。当地朴实的小伙子、老船工们常常组成队伍,头上扎着白毛巾去冲碛。这在当地是一种壮举。碛口因其下游的大同碛而得名。“碛”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大同碛又名二碛,黄河第一碛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
  1989年吴冠中先生发现了这颗遗落在黄河岸边的明珠,摄影工作者与影视剧组也慕名而至。
  碛口明代、清代就已筑成一条条街道,千百年来一直矗立在黄河边,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就街面,古旧黑灰的砖瓦构筑成的房舍已斑驳失修。青石,大瓮,油篓子,饮马槽。据资料说,古街上,是一种精编细织的生活。烧饼铺子的饼都是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不过我个人在古镇里游走的感觉一般,不少店面似乎都关着。碛口画市巷街口,有“说唱古镇”失目的老汉张树元,据说听一段40。傍晚坐在河边,看一切照成剪影。
  购物:当地妇女缝制的布驴子布老虎很有气息,土地庙前一位妇女卖的的作工最好,先前有网上介绍的某人现在眼睛不行了,不能做了。
可以徒步前往六华里外的李家山,但太冷太热的天建议还是叫辆车。
  李家山后来被吴冠中先生当做自己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里从外面看像是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而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风水先生称李家山形似凤凰,夹在两沟之间的山峁为凤凰头,两沟外侧则为凤翼.更象一个大写的“W”,最外侧的是凤凰的两翼,两翼山坡上的民居都建在面朝两胁的一侧,两胁之间,是凤头与凤背。李家山的民居,就主要集中于左翼右翼、左胁右胁四个立面和凤头凤背两个平面上。他们合理的利用了每一寸土地,使得大大小小百十个窑洞院落散落其间丝毫不显拥挤。民居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下一层的窑洞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层叠而上。完美的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人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选择。这一特点其实也同时体现于碛口、西湾等地,李家山的特点更为明显,蕴藏着更为深厚的黄土风俗民情和黄河文化。
  西湾村距碛口不过两、三华里的路程。但是以我们当时所看到的,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场,大兴土木啊。真是完全没有办法和李家山比。
  李家山,那么质朴,不加修饰(如果能够适当维护就完美了),一点没有被开发弄坏的味道。而原生态的景观又是这么美,我只能引用和我们同住的一位画家的画:哪里看哪里是一幅画。原来不仅园林可以移步换景,一座质朴的村庄也可以。事实上村里人很少了。那么安静的夜晚,我们仰躺在长凳上,看到一颗一颗,又一颗流星滑过黑色的夜空,多么纯净美丽的小山村啊。我们住的李家山黄河人家也是相当好的人家。下山时,请李泉生大哥摩托带我们下去,比上山叫车便宜多了。
  从碛口每天只有早上5点多钟一班车到太原。


 

 
 
 风景名胜